突然觉得大佬不是出尔反尔,也许是他们执行力强脑子灵活,需要改变时立刻就改变。世事本无对错,每件事在不同的时间确实需要不同的做法。比如之前我觉得有些人谈用户体验时从不考虑产品稳定性,现在我认为在产品迭代或早期用户时,稳定确实不是最重要的,产品或新功能是否有趣,比稳定重要的多。
郭德纲的小剧场演出就是快速迭代的产品之路,根据现场观众的反馈改进包袱的质量。
长久以来的观点是,用户是上帝,用户是衣食父母,但上帝是什么?你祈求上帝帮助,父母是谁?你向他们索取。是时候改变观念了,用户是自己的孩子。虽然比喻不好听,但作为父母,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父母爱如山海。企业和产品把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奉献给自己的孩子、用户。
突然想给老板一个建议,新功能的第一版永远不要考虑过多的用户体验。想在用户体验上抓住用户就抓不住用户的真正需求。
产品团队是一个知道终点但不认路的司机,刚启动时要拉几个认路的乘客,中途要仔细鉴别把目标不同的乘客赶下车去,持续的赶走和补充,慢慢的满车人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路也就走的越顺。如果一上来就拉满车的乘客,便推推嚷嚷的连鉴别的智商都没了。
有时候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容易陷入造永动机的思路。牛逼闪闪的想法,根本就不现实。
今天顿悟张小龙说的”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原来不是高大上的意思。上帝不就是用户吗?产品经理是站在用户身边的人,什么人?不就是仆人吗!让主人满意,是仆人职责,主人脾气还很怪,仆人还要察言观色。
用户体验是借口,其实都是产品人员抖聪明。
装易信玩了玩,感觉跟我们犯了同样的毛病。在用户量不够的时候就追求大而全的功能,比如朋友圈,没有好友根本互动不起来。易信的朋友圈就是糟糕的体验,抄微信越像糟糕。
一个产品根据用户量的不同,功能设计是完全不同的。在用户量少的时候不强调自己的稳定性、易用性和特色(全网免费短信),而被已经成功的竞品带着跑,最终会跑偏的。用户不需要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拿着一款现有的成功产品去套用户需求,做出自己的产品后认为其分析的价值点给用户带去了价值,教导用户接受这样的价值。意淫这样的产品在一个特殊的市场大卖。
初期版本虽然能打动人心但仿制容易。产品只有在迭代过程中才会打造的愈加完善,建立门槛。「@lakeshore 黄靖昀 说:【产品经理面试题】如果你不是处女,但你的男朋友又喜欢处女,请问作为产品经理的你,是怎么解决这一需求的? 答:告诉他处女只是UI好,而自己是交互好,版本迭代中不可避免地会丧失一些最初的功能,打上补丁也于事无补。」
分享:《锤子还在路上,不妨宽容视之-看点-@虎嗅网》http://www.huxiu.com/article/12136/1.html 于是我们会发现在“用户体验”越来越被热炒的今天,“用户”这个神秘嘉宾完全已经秒杀了“有关部门”,几乎可以成了所有人的挡箭牌,是的,法律不能做挡箭牌,但是“用户”的体验可以。
用户体验那是顶尖高手琢磨的事情,普通人还是先想想怎么把自己产品的价值传导给用户吧。别他妈好高骛远,言必用户体验了。
软件不知不觉下载到你的电脑,你不经意间用起来发现特好用。这是360的两条腿,也是他能稳健的走进普通用户心中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既流氓又温柔。
跟室友玩《数独》。他玩法是快速落子错了重新开始,我是想半天确认无误后再落子。最终结果他每局都三星,因为时间限制我至多两星,还有几局一星。── 这正好符合“快速迭代,不断试错”的产品开发观点?
得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细节,什么是个人喜好。
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什么是用户体验?对女神来说强大的隐私设置是必要的,对屌丝来说容易接近女神才是重要的。你给哪类用户做体验?是不是这个功能讨好女神,那个功能讨好屌丝?在同一个产品上对用户朝三暮四,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有些东西有了便会关注他,以为他必不可少、没有他不知道怎么生活。等到他真的消失了也就消失了,没有什么不适应。比如——咬指甲。
——–
我理解的用户体验1
我理解的用户体验2
饭否 &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