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十二月, 2015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带来了什么改变

1、手机号(手机号注册&访问手机通讯录)
PC 互联网时代,注册方式多为用户名或邮箱;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注册变为主流。有的应用甚至不需要密码,而是直接通过手机验证码确定用户身份。

移动互联网讲「连接」,关系链的连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之前开心网带来了一波邮箱连接的效应,但在中国,邮箱并不是一种主流的沟通方式,而 QQ 和微信的关系链是封闭的,其他应用无法染指。手机通讯录却是开放的,使得即便你用一款新的应用上面也有你的「熟人」。

此项改变的影响力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属于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但绝大多数应用注册方式都随之改变了。因此我的评分是:
影响力★★★★
普遍性★★★★★
综合星★★★★★

2、移动支付(O2O)
PC 互联网也有网络支付,但移动支付(不论是扫码还是不扫码形成的支付)证明了移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操作平台的转移,而是业务场景的极大扩充。「使用场景」一词也成为众多产品设计人员着重研究的范围。

如果从2007年第一代 iPhone 算起,8年时间;或者从2011年第一个版本微信算起,4年时间。移动互联网烧了那么多钱,我认为最大的硕果就是移动支付。如果说(中国)互联网上所有社交应用最终都会向 QQ 和微信沉淀,那移动支付就是扼住了所有 O2O 应用的咽喉。

如果注册是入口,移动支付算出口吧。因此我的评分是:
影响力★★★★★
普遍性★★★★
综合星★★★★★

3、扫描(二维码&O2O)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摄像头不再仅仅是拍照和摄像,而是具有了扫描二维码以及图像识图(识别海报、书籍封面,人脸识别等)等功能,使手机摄像头真正成为了人眼的延伸。

二维码是连接线下与线上最精确的入口。这么说是因为下面一点 LBS 地理位置也能做到连接线下与线上,但地理位置给出的是模糊答案,给出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所有结果,需要用户再去选择后最终确定。

同时二维码是可双向识别的,也就是说 LBS 地理位置,只能告诉你周围有什么,但二维码可以让你识别对方,也可以让对方识别你。比如说你识别某个店铺查看优惠,店铺也能识别你发起收款。因此我的评分是:
影响力★★★★★
普遍性★★★(因为并非所有移动应用都需要)
综合星★★★★

4、LBS地理位置(附近的人和物&O2O)
LBS地理位置最好的应用,是地图。有了 LBS 的地图才真正的成为了地图。第一代 iPhone 的发布会中就有 Google 地图的出现。当然在很多移动互联网应用里,地图是不需要出现的,出现的是附近的人和物。

它给人得感觉是,自己仿佛可以把周围多少米内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能与周围环境产生关系,由此延伸出 O2O 业务场景。与扫描二维码相比,两者各具优势。微信的扫描街景就冒充了 LBS 地理位置。因此我的评分是:
影响力★★★★
普遍性★★★★
综合星★★★★

5、声音和视频
声音和视频并不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所以算不上一种突破性的改变。但手持及语音的方便性,使得语音对讲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标配的聊天方式。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应用,要是不能语音,总感觉怪怪的。相较 PC 互联网,多媒体特性更加突出。因此我的评分是:
影响力★★
普遍性★★★
综合星★★★

6、WebApp(公众号)
这个属于微信平台功能,不具有普遍性,暂不多说。
影响力★★★★
普遍性★★
综合星★★★

注:影响力是指此项功能改变世界的能力,普遍性是指此项功能影响到多少应用的设计。

—-
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带来了什么改变
—-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谈谈客观和怎么阅读

这篇文章缘起一篇网评文章《虎嗅挂牌新三板:资本市场不相信黑公关泡沫》。

这意味着虎嗅网是一家极度依赖企业公关费用的媒体公司,是一家体现公关价值而非广告价值的媒体。

虎嗅创始人李岷曾经公开表示,虎嗅网的商业模式是依靠为企业提供商业方面的资讯获得收入。如果一家媒体的业务严重依赖企业赞助活动以及更加耐人寻味的“整合营销”,那么这家媒体的业务难免存在灰色地带,编辑的客观公正性也面临着严重质疑。

我倒不是要给虎嗅洗地,只是想谈谈客观和怎么阅读。

客观和和稀泥有时候也就是一层窗户纸,你说你客观,在别人看来就是和稀泥,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客观也并不一定能从你所掌握的事实中推导出,你说你客观,但你也不能确定阅读者会从你某句话中某段文字中产生了他自己的立场。

而没有立场的文章是没有气场的,没有气场的文章是没有传播效果的,没有传播效果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认知做自己的判断。如果文章立场正好和阅读者相反,那阅读者有可能判定文章是软文;如果文章立场正好和阅读者相同,那阅读者有可能判定文章说的对(其实未必对);如果文章是声讨的,且跟阅读者立场想反,那阅读者有可能判定文章是黑稿,也有可能粉转黑。情况太多太多,纠结于一个媒体是否客观太难太难,媒体也善变。

著名的洪波老师说,「我按我的想法写,你用你的智力读,千万别认为我有误导你的兴趣。非要认为自己被误导了的智力半残者,对不住您了。少跟我提客观。」

我不相信新闻会是客观的,因为新闻是人写的,而人很难客观。我觉得要求客观太难达到了,我只要求新闻中不要捏造事实。这份报纸是亲某党某派的,这家媒体是亲某公司某企业的也未尝不可。然后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想找客观的人,多看几份报纸多找几家媒体扩大视野就好了。

—-
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
谈谈客观和怎么阅读
—-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为什么微信 iOS 版取消下拉拍摄小视频的功能?

微信 iOS 6.3.7 版本中取消了下拉拍摄小视频的功能,并且在更新日志中没有说明。这个交互的变化引起了业内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以及用户的一阵猜测和讨论。并且有人翻出几个月前微信产品经理 Genie 的「微信产品原则」的文章,乐看微信打脸。

不管微信是不是自己打脸。关于取消的猜测,主要有3个:

1、下拉刷新已经是众多软件的标配,形成了用户习惯,微信是特例,导致误触发几率很高,最终还是拧不过数据,被迫取消。
2、iPhone 6S 的 3D Touch 功能的推出,为 Genie 的解释找到了一个更快的入口,因此下拉没必要保留。
3、微信为其他功能(比如移动支付)预留。

我个人的意见是下拉容易误触发,而这个误触发会打断微信里正在播放的音乐。用户边用其他软件听音频边聊微信,或者正在听朋友圈、会话中朋友分享的音乐时聊微信,容易误触发下拉拍摄,导致正在播放的音乐中断。

微信在这一版中改版了微信内音乐播放器,并写在了更新说明中,表明此项更新的重要性,所以我猜测取消下拉拍摄小视频是一个相关的优化修改。上个月微信解封了网易云音乐,并且网易云音乐与 QQ 音乐宣布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封禁其他 App 时,音乐需要在微信单独的 H5 页面播放,同时还不能聊天。解封云音乐后,微信内音乐播放器的使用场景增多了,导致这个问题变的突出。

当然以上也只是我的猜测,具体原因不详。 Fenng 说知道答案,但他没透露。

—-
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
为什么微信 iOS 版取消下拉拍摄小视频的功能?
—-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8-2012 Chesanqi's Web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Jarrah theme by Templates Next | Powered by WordPress